日前,第115屆廣交會第一期關于機電和五礦化工產品的展會已經結束。
據了解,中國外貿進出口商品大致分為七大類,機電、五礦和化工、紡織和服裝、輕工、食品和土特產、對外承包工程、醫藥保健品。其中,出口額排名前三位的是機電產品、輕工產品和紡織服裝產品。
機電是中國最大的出口行業,海關一季度數據顯示,中國機電產品占外貿出口總值的56.9%。
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(以下簡稱機電商會)的統計,截至4月18日,展會期間,機電產品累計成交124.9億美元,較上年春交會同期小幅下降6.1%。
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的參展機電企業人士均表示,出口額受匯率影響大。這個匯率不僅僅指人民幣(6.2293, 0.0019, 0.03%)匯率,還有新興市場國家匯率。
機電商會認為,機電產品出口還面臨著貿易摩擦、產業轉移、經營成本上升的影響,由于進出口體量最大,今后這個行業將會保持低速增長。
機電產品出口低速增長成常態/
機電產品一直在中國貨物貿易中占比很高。機電商會負責人向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介紹,中國機電產品貿易連續4年位列全球第一,2013年占全球出口份額預計可達到17%。
從1980年到2013年,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額從72.1億美元增長到2.1萬億美元,增長了290倍。這么大體量的機電產品,在金融危機之后,“兩極分化”現象越來越嚴重:品牌企業接單能力相對較強,中小企業則較為困難。
機電商會對參加第115屆廣交會企業的成交情況統計顯示,品牌展區成交占據5成,第115屆廣交會第一期期間,品牌展位占總展位數19.92%,但品牌企業成交高達70.3億美元,占比為56%。
但佛山市機靈電器有限公司國內營銷中心總經理梁啟明表示,現在他們還是給全世界500強企業做OEM,做自有品牌很難。
據了解,做自有品牌和做OEM不同。自有品牌意味著工廠、技術、工人等一系列要素都要進入海外市場,技術壁壘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坎,而且海外經銷商也不太愿意賣中國品牌,嫌風險大。
“我們在歐美地區參展,都是在一些次館。主館進不去,攤位也很小?!绷簡⒚鞯莱隽撕M鈪⒄沟男了?,“我們的外觀設計和質量都不比國外的差,但品牌很難獲得認可。而且(自有品牌)出口有很多壁壘,一些市場會通過技術證書設關卡?!?/p>
此外,匯率波動則是企業出口面臨的另一個不可抗拒因素。
廣東宏宇陶瓷有限公司負責出口的總經理伍劍鋒表示,“匯率風險是國際貿易不可回避的一部分,只要做國際貿易,就必須面對這個問題?!?/p>
“企業受匯率影響很大?!绷簡⒚饕舱f,除了金磚四國,其他發展中國家市場也受到了匯率影響?!按蠹叶荚谟^望人民幣的走勢、外匯的走勢?!?/p>
除了匯率之外,機電商會認為今年行業還面臨貿易摩擦的影響。
“近年來,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摩擦有增無減,并且貿易摩擦呈現出由低端行業轉向電力、通信、光伏、汽車等高端行業。”該商會負責人說,提出訴訟的國家由發達國家轉向印度、巴西、阿根廷、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,而限制手段也由傳統手段向技術標準、環保等方面延伸,并有逐步從經濟層面向政策體制層面拓展的趨勢。
在2008年之前的制造業產業轉移大潮中,擁有勞動力優勢的中國機電行業深深受益,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。
目前,全球產業轉移現象逐步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延伸到高端制造業,轉移目的地也不僅限于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,部分行業正在向發達國家轉移。這對核心技術依然受制于人的機電行業來說,加大了競爭壓力。
曾經是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,也逐漸成為了中國制造的“阻力”。
機電商會負責人談到未來幾年的進出口趨勢時說,中國機電產品貿易額還將毫無爭議地繼續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,但隨著全球制造業向中國轉移的增速減緩、紅利效應減弱、機電產品體量龐大及在國際市場份額幾近飽和,過往高速增長的態勢將不可復制,與國際貿易同步低速增長將成為常態。